首页 财经 国内 国际 金融 理财 股票 科技 互联网 通信 IT 文化 教育 娱乐 体育  
您的位置:首页 >娱乐 >  

国家大剧院联袂北京京剧院 9月17日首演新编历史京剧

2025-08-25 18:27:29   来源:北京青年报
国家大剧院与北京京剧院联合制作的新编历史京剧《颜真卿》,即将于9月17日在国家大剧院戏剧场迎来首演。从《赤壁》到《天下归心》,北京京剧院与国家大剧院几度携手,此次的《颜真卿》既是艺术合作的延续,更是传统文化的传承。昨日,该剧主创及主演齐聚国家大剧院,分享了一段时间以来的创作感受。

导演李卓群

男主角张建峰

女主角窦晓璇

填补对颜真卿的认知空白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颜真卿是享誉中外的书法家,但其实,他还是国难当头时挺身而出的民族脊梁——安史之乱爆发时,他仗剑奋起,联合河北十七郡歃血结盟,以誓死平叛的决心守护家国;李希烈叛乱之际,已届75岁高龄的他又孤胆入虎穴,最终壮烈殉国。这位集书法家、政治家、军事家身份于一身的历史人物,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底蕴与“粉身碎骨、赴汤蹈火”的极致爱国精神。而新编历史京剧《颜真卿》正是聚焦其多元身份与传奇人生,多角度展现其爱恨情仇与精忠报国的气节。

国家大剧院副院长张尧表示,新编历史京剧《颜真卿》不仅是对历史认知的“补充完善”,填补大众对这位历史名人的认知空白,传递正确的历史观,更是对京剧艺术的“活化传承”——通过历史故事与现代舞台技术的融合,让年轻观众感受国粹艺术的新魅力。北京京剧院院长秦艳则表示,“以京剧之名演绎颜真卿的肝胆人生,既是对历史的深情凝望,更是对民族精神的艺术致敬,这部凝聚两院心血与期许的剧目将带着中华民族的蓬勃伟力、首都文化的时代温度,以及京潮大派的艺术特色,为观众献上一场艺术上、情感上、精神上的文化盛宴。”

创新融入陕甘宁地方特色

新编历史京剧《颜真卿》集中了编剧蔡赴朝,唱腔设计、作曲朱绍玉,导演李卓群,视觉总监、舞美设计高广健,服装、造型设计蓝玲,灯光设计唐铭,多媒体设计张松等强大主创阵容,不仅在音乐上保留西皮、二黄等经典板式,创新融入陕甘宁地方特色,舞美更化用传统戏曲元素并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丰富视觉层次。

现场,导演李卓群以及张建峰、窦晓璇等主演对于剧目整体色调和角色娓娓道来。李卓群表示,由于颜真卿特殊的经历,他提笔宛如千斤重,落笔更是蘸着血泪,于是观众可以在舞台上看到一个文武兼备的形象,甚至有兵戈铁马重现。剧中不可或缺的毛笔其实是特制的狼毫笔,李卓群介绍,“颜真卿手执狼毫,但此刻他手中的狼毫更像是匕首,刺向自己,也像刺向晴空的一柄长剑,更像刺向分裂势力的一柄龙泉剑,颜真卿执笔就如颜真卿仗剑。疾风知劲草,烈火辨真金,为了展示这样的品格,剧中还会有序地把金木水火土、风雨雷电雪这些非常中国的元素,用非常传统的戏曲方式呈现。”

每一句唱词都要细心揣摩

刚刚在《齐白石》中塑造了白石老人的奚派名家张建峰,此次又将走入颜真卿的精神世界。在恩师欧阳中石先生身边耳濡目染20多年,张建峰对于书法家有着多于常人的认知与理解,同时作为正定人,他对于颜真卿“祭侄文稿”的出处与情怀又有着更多的感悟。剧中大段的唱腔更是对演员功力的考验,正如张建峰现场呈现的“天苍苍云茫茫瑟瑟残阳”选段,浑厚唱腔尽显颜真卿面对家国困境的悲壮与坚定。

饰演“王倩儿”一角的窦晓璇,对于这样一位为营救颜真卿而舍身取义的女性,用“生逢乱世、铮铮铁骨”来形容,而她也表示,令人感佩的角色更要精雕细磨,“每一句唱词、每一个身段都要细心揣摩,用心用情塑造角色。”现场一段“想当年饶阳城遭贼围困”,婉转细腻中又带柔肠,更暗含不屈风骨。

关键词:

相关新闻

热点推荐

阅读推荐

最近更新

· 陈明昊主演电影《再见,坏蛋》上映 市井烟...
· 国家大剧院联袂北京京剧院 9月17日首演新编...
· 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相约金秋,120...
· 《我们的河山》主创团队幕后分享——用真实...
· 长剧市场“及时雨”,孕育下一季繁花绽放
· 第六届庐山国际爱情电影周将评选年度爱情片...
· 国话“CNT现场”高清展映《生死场》《抗战中...
· 上海图书馆东馆举办馆藏电影主题手稿文献展...
· 《捕风追影》:“老派”功夫片还奏效吗
· 一艘大船随音乐剧“北上”
· 《南京照相馆》马来西亚首映触动当地观众
· 《如愿今夕——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七夕晚...
· 如何遏制人工智能“说谎”
· 让技术迭代与治理升级同频共振
· 新型工业化迎来更多金融活水
· “人工智能+制造”行动走深走实 工业智能体...
· 一箭七星!力箭一号运载火箭发射看点解析
· 上证记者说|时隔129年,“首届”人形机器人...
· 瞭望 | 北航航空航天工程:定义世界空天教...
· 瞭望 | 中国学科集群崛起
· 瞭望 | 哈工大仪器学科:挑战尖端 仪器报国
· 瞭望 | 武大遥感技术:太空之眼照见未来
· 41.6亿年前!嫦娥六号月壤样品研究首次精确...
· 我国科学家首次精确测定月球阿波罗盆地形成...
· 新华访谈 | 机器人“通小舞”是如何实现“...
· “人工智能+制造”行动走深走实 工业智能体...
· 嫦娥六号月球岩屑揭示太阳系撞击历史
· 新“膜”法让动力电池更强大更安全
· 红外隐形眼镜开启人类新“视”界
· 中国科技馆2025年“科学方法特训营”夏令营开营

原创视频

原创热点

专题策划

热门图片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1999-2019 news.gansudaliy.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甘肃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