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经 国内 国际 金融 理财 股票 科技 互联网 通信 IT 文化 教育 娱乐 体育  
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  

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2025-09-12 17:11:06   来源:人民邮电报
《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已于今年5月发布,其核心在于通过数字化转型破解电子信息制造业长期面临的结构性矛盾,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新生态,这是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转变的关键一跃。

电子信息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其规模总量庞大、产业链条长、所涉领域广。以智能手机产业为例,从上游的芯片研发制造、精密零部件生产到中游的整机组装,再到下游的销售及售后服务,整个产业链涵盖了无数企业与环节。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6.19万亿元,如此庞大的产业规模,其发展态势对我国经济全局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同时,它也是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领域。目前,数字经济浪潮正席卷全球,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传统的生产模式在效率、精准度以及对市场变化的响应速度上都难以与数字化生产模式相媲美。

从全球竞争格局来看,电子信息制造业已成为大国博弈的核心战场。根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数据,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到6000亿美元,而我国在高端芯片自给率不足30%,关键设备和材料对外依存度超70%。政策提出“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正是直面这一困境的破局之举。例如,我国长江存储在3D NAND闪存领域通过数字化工艺优化,实现了128层堆叠技术的量产突破,良品率提升至95%,这一成果印证了数字化转型对核心技术突破的加速作用。政策推动下,未来有望在芯片设计仿真、先进封装等领域形成技术集群优势,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数字化转型对产业链的重塑作用,在供应链韧性建设上体现得尤为明显。2023年全球芯片短缺危机中,台积电凭借其数字孪生工厂系统将订单交付周期缩短40%,而国内部分企业因供应链数字化程度低,产能利用率下降超20%。此次政策强调“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本质上是构建智能供应链体系。如京东方通过部署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了从玻璃基板生产到面板组装的全流程数据贯通,设备故障预警准确率达92%,库存周转效率提升35%。当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数据互通,不仅能缓解牛鞭效应带来的供需错配问题,更能催生C2M(用户直连制造)等新型生产模式,使产品研发周期缩短60%以上。

在新兴技术应用层面,政策将人工智能、先进计算与行业深度融合作为重要方向,这背后折射出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IDC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工业AI市场规模达450亿美元,而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AI渗透率不足15%。通过政策引导,AI技术正加速赋能质检环节。例如,深圳某手机代工厂引入视觉AI质检系统后,缺陷检测准确率从人工的85%提升至99.5%,人力成本降低70%。未来,随着边缘计算与5G技术的融合应用,设备预测性维护、智能排产等场景将实现规模化落地,预计可使综合生产成本降低20%~30%。

值得关注的是,《方案》将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纳入顶层设计,提出“建立电子信息制造业数据基础制度体系”。这一创新突破直指行业痛点:当前我国电子信息企业数据孤岛率高达65%,数据资产转化率不足10%。通过构建工业数据库,企业可将生产数据、研发数据转化为数字资产。如宁德时代利用电池全生命周期数据,开发出电池健康管理算法,使电池使用寿命延长15%,创造额外营收超20亿元。数据要素的流通与价值挖掘,将催生数据交易、数据服务等新业态,预计到2027年相关市场规模会突破千亿元。

然而,政策落地仍面临多重挑战。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调研数据显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资金缺口达8000亿元,70%的企业缺乏专业数字化人才。这要求在政策配套上,要进一步完善“揭榜挂帅”机制,鼓励高校开设数字化转型交叉学科,同时通过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手段降低企业转型成本。此外,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也亟待解决,需建立分级分类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平衡创新发展与风险防控。

通过技术突破、产业链重构、数据要素激活三大路径,政策正在重塑行业竞争规则。这场变革不仅关乎单个产业的升级,更将为我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供样板,助力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关键词:

相关新闻

热点推荐

阅读推荐

最近更新

· 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 我国拟修改网络安全法
· “向新”“向智”进阶提速——从2025全球工...
· 平均约11小时新增一家!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突...
· 探秘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上的科技新亮点
· 搭上“人工智能+”行动快车 产业互联网迎新机遇
· 机器人行业加快迭代 万亿市场新赛道开启
· 银行数智化转型 必须筑牢数据安全堤坝
· 以工业互联网新发展塑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新动能
· 以“人工智能+”开拓产业未来发展新赛道
· 来2025东亚海洋博览会 看机器人如何“点亮...
· 新型工业化取得历史性成就
· 百亿补贴能否买回“消失的人工客服”
· 大国院士:“千里眼”的守望者贲德
· 新华网专访高德CEO郭宁:通过“信用”创新,...
· 蚂蚁消金首席科学家康宇麟:AI大模型为风控...
· 龙头企业整合加速 半导体行业并购活跃
· 数字藏品:政策助力脱虚向实
· “人工智能+”行动深入推进 工业智能体专业...
· 科技在文物“防保研管用”领域大显身手
· IASP2025年世界大会即将开幕
· 新技术新成果集中亮相2025年服贸会
· 记者观察|2025年服贸会开幕 世界共享“数...
· 苹果公司推出迄今最薄苹果手机
· 2025年服贸会抢先看:机器人显身手 新技术...
· 新华视点|AI融合·产业跃升:2025“人工智...
· “人工智能+”加速释放强劲动能——透视我国...
· 人工智能拓展服务消费新场景
· 2024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
· 浙江省人形机器人产业技术联盟成立

原创视频

原创热点

专题策划

热门图片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1999-2019 news.gansudaliy.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甘肃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